(一)治脊疗法治疗眼部病症的作用机制
颈椎病能引起眼部病症,已为国内外部分医务人员所重视。由于有些眼部病症常与颈椎病分开诊断,而被忽视颈交感神经、椎动脉损害对眼功能的调节作用,致使眼部病症迁延不愈。我们诊治颈椎病1,605例中,有眼部病症者137例占8.53%。其中男79例,女58例。年龄20岁以下12例,21—40岁42例,41—60岁77例,61岁以上6例。其眼部病症见表37。
	
	          
 
	
	
多数病人可伴有颈椎病某些症状。颈椎病症状计有:上肢麻痛39例,上肢肿胀1例,上肢触电感2例,上肢无力5例,手震颤4例,持物落地3例,头面麻木1例,烦躁不安1例,外耳道痛17例,耳鸣耳聋5例,恶心呕吐4例,走路不稳2例,踩棉花感2例,下肢无力3例,全身发紧1例,半身麻痛1例,头昏52例,眩晕22例,头痛41例,头胀2例,肩痛24例,背痛6例,多汗6例,流涎1例,失眠11例,嗜睡1例,偏瘫1例,高血压4例,昏厥11例。
临床检查:137例患者转头加力试验和颈神经根紧张试验为阳性。C1—4横突有压痛,颈椎横突触诊有偏歪和压痛,颈椎横突前方斜角肌多较紧张。我们观察和分析,C1—3和C6—7关节错位时,对颈上交感节和星状神经节刺激而引起视力模糊、下降、复视等症状。茎突畸形、过长且伸向第1颈椎横突的人,因枕环关节错位,使局部软组织扭屈紧张影响血循环,易出现眼胀、近视或青光眼(眼压高)等病症。椎动脉供血不全,也是损害视中枢的原因。
本组137例颈椎X线照片检查:颈轴变直36例,中断24例,成角4例,反张2例,过伸2例,椎间孔变形8例,椎间隙变狭窄14例,骨质增生55例(因有些病例兼有多种症状及体征,故总数超过137例)。
颈椎病可引起眼部病症,早在1925年Barr'e等就有报导。患有颈椎慢性关节炎者,转动头部时,可出现头痛、颈痛、眩晕、眼痛和视力障碍,他认为这是由于颈脊神经根的交感组织部分受刺激的缘故。Jackson于1958年亦报导颈椎病人将近65%的病例有—侧或两侧头痛。头痛常自颈后开始,放射到两耳、头顶或双眼。病人有眼球被拉入头内去的感觉,常感视力模糊,可有上眼睑跳动和多泪等症状。我们收治的1,605例颈椎病中,有眼部症状者137例,占8.5%。这些患者大部分无眼部器质性病变,经按颈椎病治疗后,眼部病症获得满意疗效。本组有14例近视眼和3例青光眼,按颈椎病的方案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提供了防治这类屈光不正和青光眼的一些新途径。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颈椎错位已复位,软组织劳损已基本治愈。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或基本消除,颈椎错位已基本复位,软组织劳损体征有改善。改善:临床症状改善,颈椎错位及体征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虽有改善,但不巩固。
治疗结果
治愈27例,占19.7%;显效68例,占49.6%;改善36例,占26.3%;无效6例,占4.4%。有效率为95.6%。10例近视中有6例为假近视,全部治愈,余14例为近视眼,其中6例治疗前已长期戴眼镜,治疗后视力暂时提高,但不巩固,以无效计。另8例虽已配镜,但平时少戴或不戴,疗效较好(见表38)。
 
 
	
	
	
经眼科检查确诊为青光眼者3例,其中2例为混合型,1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长期药物治疗眼压仍难以恢复正常,眼压在22—71 mmHg之间,混合型有角膜后沉着物(K.P.)。经采用正骨推拿纠正枕环关节及颈椎2—3小关节错位;在茎突与横突间做旋磁或贴消炎膏;坚持做颈保健功,1一5天后眼压均恢复正常,停用匹罗卡品后疗效基本巩固。
椎动、静脉是穿行于各颈椎的横突孔内,椎动脉供应脑干和枕叶视中枢的血循环,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于眼部和颈动脉丛,调节眼循环和瞳孔扩大肌、眼睑肌。本组病例均有上位颈椎错位,大部分病例有头昏等椎动脉损害症状,部分病人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颈上交感神经节是位于颈椎1—3横突的前方,当上位颈椎错位后,横突亦随之偏移,即可牵扯、刺激颈上交感神经节,故能引起眼部或五官各部的症状。三叉神经脊髓束在颈髓中亦可因枕环关节错位而受到刺激,引起眼周神经痛或前额痛。椎动脉供血不全是视中枢或脑神经损害的主要原因。颈动脉丛的损害可导致眼循环障碍而造成视网膜病损。我们从临床所见,在颈上段关节错位则引起眼部病症。有关颈椎病引起眼部病症的发病机制仍须进一步探讨。
(二)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及定位诊断作依据,按分期综合治疗,包括正骨推拿(或加牵引)以治疗颈椎错位,红光或其他理疗以治疗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急性期过后,加用水针治疗肌肉劳损,用颈保健枕以改善或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后期锻炼颈保健功,并应持之以恒,以增强颈肌肌力,以预防复发。
正骨推拿的手法选择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应根据触诊及X线片确定错位的关节、错位方向和形式的不同,分别用摇正、扳正或推正法。对椎体滑脱、椎间盘突出或椎间盘变性合并钩椎关节错位者,多采用牵引下摇正法。头、肩部及背部推拿,能疏通经络,舒筋活血,促进器官功能恢复。
采用正骨手法与局部推拿相结合,可提高疗效。
软组织劳损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采用水针疗法,部位不选在痛点和穴位,而是选在劳损点上,即在颈椎病变有关的肌肉附着点上有摩擦音之处。药物的应用,选择以增强组织营养之药物,如10%葡萄糖液加复方维生素B液(或30%胎盘组织液),每点每次注射混合液6ml,隔日1次,一般每点2—3次即可。
综合疗法的作用,主要是正骨推拿纠正颈椎关节错位,解除神经、血管受压或刺激而取得疗效。但是如只注意复位,而忽视软组织变性是颈椎失稳的病理基础,疗效则难以巩固。我们体会,水针治疗软组织劳损是一种使颈椎复位后得以巩固的有效措施。关节错位必然会损害其周围软组织,引起炎症反应,适当选用理疗或药物治疗,有助于消肿止痛,加速症状消除,亦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对眼部有先天性缺陷者(闭角型青光眼),治脊疗法有效,但不能控制复发。
(三)典型病例
例一:张 x,女,18岁。远视力下降至左眼0.2,右眼0.4二年。中学期间视力尚正常,高中毕业后练小提琴不到半年开始视力下降,配镜后视力仍继续下降,经眼科检查,确诊为近视眼。按颈椎损害检查,触诊C2、3横突偏左,C6、7横突偏右。椎旁压痛,软组织有摩擦音,治脊疗法用正骨推拿纠正错位颈椎,改用颈保健枕,恢复期加水针治疗劳损点。患者住处较远,每星期治疗一次,共20次。4次后视力开始改善,头胀颈酸软感消失(开始练颈保健功,每日二次);10次治疗后视力左0.6,右0.9;20次疗程结束,双眼视力恢复至1.5,坚持练小提琴成为小提琴手,随访8年视力正常,未再戴眼镜。
例二:龙 x,女,38岁。双侧混合型青光眼,右眼先发病,一年后左眼亦发病,眼科检查为闭角型、前房浅。患者有家族史,发作时眼压50~71 mmHg,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右角膜后可见多个灰白色K.P.,视力曾下降至右眼0.08,左眼0.1,剧烈头痛,眼胀痛,恶心,角膜轻度雾状浊。用1%匹罗卡品等眼药,眼压可降至正常值,但发作频繁,经二次住院治疗均未能取得明显效果,会诊专家多主张行手术疗法。患者青光眼发病前一年曾患颈椎病,青光眼每次发作时亦有颈部胀痛感,尤以茎突部压痛明显。经我组按颈椎病检查,发现其茎突畸形与第1颈椎横突接近,观察青光眼每次发作除与一般引起青光眼发作的其他诱因外,颈椎失稳错位时亦为诱发的原因之一,故按颈椎综合征预防措施,坚持练颈保健功,用颈保健枕及练眼球操 (八个动作)。每次青光眼发作时用1—5次1%匹罗卡品眼药水滴眼及仰卧休息,及时自我颈椎复位,均可迅速恢复正常,随访20年,近几年每年虽仍有多次复发(与低头工作过度疲劳有关),但双眼视力恢复保持远视力在左眼0.6,右眼0.4,配老花镜可矫正到1.0,未出现视野改变及视力继续下降现象。
	
	
(摘自龙层花《脊柱病因治疗学》)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颈椎病正骨十法
 颈椎病正骨十法 失语、咽喉症状
 失语、咽喉症状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眼部病症
 眼部病症 震颤麻痹综合征和颈...
 震颤麻痹综合征和颈... 神经性水肿
 神经性水肿 早老性痴呆症
 早老性痴呆症 突发性面神经麻痹
 突发性面神经麻痹 小儿脑瘫(大脑性瘫痪)
 小儿脑瘫(大脑性瘫痪) 短暂脑缺血发作
 短暂脑缺血发作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 癫痫
 癫痫 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 脑震荡后遗症
 脑震荡后遗症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环咽肌(食管、贲门)...
 环咽肌(食管、贲门)... 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 呃逆
 呃逆 早老性痴呆症
 早老性痴呆症 颈椎病正骨十法
 颈椎病正骨十法 眼部病症
 眼部病症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 失语、咽喉症状
 失语、咽喉症状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神经性水肿
 神经性水肿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 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 枕头对颈部起保护作用
 枕头对颈部起保护作用 老年性肩周炎
 老年性肩周炎 颈椎病(cervical spo...
 颈椎病(cervical spo... 震颤麻痹综合征和颈...
 震颤麻痹综合征和颈... 突发性面神经麻痹
 突发性面神经麻痹 短暂脑缺血发作
 短暂脑缺血发作 小儿脑瘫(大脑性瘫痪)
 小儿脑瘫(大脑性瘫痪) 癫痫
 癫痫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颈椎病的自我治疗
 颈椎病的自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