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消化不良多为慢性胃炎的—种类型,亦可由急性胃肠炎发展而成。慢性胃炎大多数是病因未明的。主要表现为食欲差,时有上腹部或脐区不适,有时腹胀饱满感,嗳气,重症者伴有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消瘦,贫血。发生于儿童则发育迟缓,体重及身高比同年儿童相差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微黄,重症者厚腻。体查可有上腹部压痛,为弥散性,亦有压痛较轻。胃肠钡餐检查除有功能性的改变外,多无病理性表现。重症者可见胃黏膜皱襞粗大或萎缩现象。化验室检查,胃液为低酸或无酸,但多数无明显改变,有时反为增高,若为萎缩性胃炎者,则游离酸减少或缺乏,组织胺注射试验亦不增多。空腹胃液检查,常可发现有黏液、上皮细胞、白细胞及细菌等。
(一)治脊疗法治疗消化不良症的作用机制
消化不良是整个消化系统功能减退,按脊椎病因学观点指导,应从颈椎(膈神经、椎动脉)、胸椎(T5—12)做全面检查,其发病脊椎所损害的交感节段不同,将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例如全身乏力,头晕,恶心为主的厌食,多由中上段颈椎错位引起;上腹饱胀,嗳气而食量减少者,多见于T5—7椎损害;脐区不适,便秘或腹泻为主者,多见于T8—L2之间损害,不少儿童由于游戏、外伤而引起胸、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而反复出现消化不良,影响发育,以致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头昏,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以往用捏脊治疗有较好疗效,但捏脊疗法为常规法,治疗无重点,治脊疗法按现代医学的解剖学为基础,重视脊柱力学的作用,通过正骨推拿纠正错位椎关节,使交感神经受损害的骨性压迫消除后,胃肠功能可以迅速恢复正常。水针治疗改善椎旁软组织劳损,纠正姿势不良和加强背肌锻炼,使脊椎完全康复。因此治脊疗法不是对症治疗,而是病因治疗,能使消化不良达到治愈的目的。
(二)诊治方法
1.根据脊椎病三步定位诊断检查出的病椎节段进行正骨推拿,重症患者加用捏脊术和腹部按摩术。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轻者症状消除后即可停止治疗)。
2.患椎部红光照射或热敷,重症加腹部热敷或用短波透热,胃区对置法,微温量, 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3.症状减轻后,开始水针治疗劳损点,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m1与10%葡萄糖10ml混合于患椎有关的软组织劳损点注射,每点6m1。隔日1次,按病情需要决定治疗次数。
4.有脊柱侧弯者在恢复期进行矫形体操练习,无脊柱侧弯者,坚持练颈保健功1—2年。
(摘自龙层花《脊柱病因治疗学》)